行政總裁網誌

世界是平的?

兒時住在公共屋邨,沒有什麼好玩的玩意,打下乒乓波、在走廊踢下波、和鄰居小朋友搗蛋,便樂過半天。就讀的是邨內的小學,十分鐘的腳程便走到。屋邨便是兒時大部份時間的活動空間,是我所認識的「世界」。在這個「世界」裡,大家都是基層家庭,沒有貧富資源階級的分別,你我都是一樣,「世界」是平的。[1]

升上中學大學,走出了屋邨,世界變大了;在社會上工作,見的人也多了,原來世界真的很大。經濟、教育程度、見識、向上流動力、社會參與度和影響力,原來也有分別。身邊的你和他,可以大不同;這種「大不同」的認知和價值觀,隨著我們的成長,漸漸地塑造了待人接物的殷勤或是冷漠態度,温水煮蛙式地改變了我們的一言一行。

「但你們若按外貌待人,便是犯罪,被律法定為犯法的。」(雅二9)雅各書提醒信徒憑外貌待人是被律法定為罪。我摸不著頭腦,為何雅各書要嚴詞指控這普遍存在於社會上的價值觀?

之前的一句經文露出了端倪:「經上記著說:要愛人如己。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,才是好的。」(二8)雅各書著重信心與行為的一致性,「信心就因著行為得到完全了」(二22),明顯地兩者缺一不可。耶穌所頒給門徒大誡命,叫我們「愛人如己」,當然不能只停留為口號,卻沒有行動相配。給穿華美衣服的人坐在上好的座位(二3),而只向赤身露體、日用飲食也缺乏的弟兄只作口舌上的祝福,卻不供給所需,「這有什麼益處呢」(二15-16)?若我們按外貌待人,怎會稱得上「愛人如己」呢?

過去大半年疫症肆虐,百業蕭條;社會的巨輪好像停止了滾動,然而弱勢群體的需要卻從未頃刻止息。每當我們瀏覽報章頭條或社交媒體熱話,不難體會到社會的不同群體正面對著不同程度的逆境:同學和家庭成員在狹小環境中所產生的磨擦和情緒支援需要、青少年在成長期面對的精神健康壓力、基層家庭面對的經濟和物資上的需要、與及殘疾人士和照顧者對康復服務的殷切渴求等等,從來沒有因疫情而減退,反而成為了不斷積壓的社會需要。

這些群體並不一定是「世界」所定義為最華美、體面的一群,但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帝按祂的形象所造,也是無比尊貴的。蒙神恩典,上帝讓我們能夠一直心繫他們,並在疫情中繼續以基督的心為心服侍。藉著各界人士的熱心支持,使機構一直支援社會上的弱勢群體,補足服務上的縫隙。願各人繼續為機構的服侍禱告,讓我們活出愛人如己的精神。

(機構在近日剛更新了捐款網站、捐款途徑和事工需要明細,亦推出了限時的捐款配對推廣。若有感動回應,敬請瀏覽http://www.stewards.hk/donate。)


[1] 「世界是平的」取自Thomas Friedman著作 ”The World Is Flat -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”